中俄电商贸易的“地利人和”

PART 1
中俄电商贸易现状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,全球的用户都开始享受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,并且带动了国际跨境贸易的飞速发展,其中的线上电子商务合作贸易额增长最为显著。以俄罗斯的电子商务贸易额为例:2014年俄罗斯电子商务总额为7500亿卢布(约合107亿美元),而2018年已达到1.66万亿卢布(约合255亿美元),近五年的发展趋势整体以增长为主,且年增长率可达到24.38%。俄罗斯消费者在跨境电商消费规模从2014年2086亿卢布上升至2018年的6100亿卢布(约合97亿美元),五年内的综合增长率达到37%。

俄罗斯地处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必经之地,是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重要支点国家,在跨境电子商务合作方面潜力巨大。2017年,俄罗斯的跨境互联网商品贸易量增长了24%, 总额达到了3 743亿卢布(约合374亿美元),增长额的主要来源是中国的在线商店。目前,中俄市场总量的一半以上来自服装、鞋类、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的购买,并且市场规模还将继续增长,2021年其交易量将达到2017年水平的177%。中俄贸易的发展潜能巨大,发展前景较好。

PART 2
现有问题的背后原因

中俄跨境电商合作整体向好,但是在细节上也面临着来自跨境贸易平台、跨境支付、跨境物流、市场风险、专业人才等诸多方面的问题。在此,我们主要就跨境物流的成本问题进行考量,中俄跨境物流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,造成高成本、低效率的状况。

第一,疆域面积过大。俄罗斯地域宽广,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,广大东部地区市场过于分散,该区域商品及时运输与配送的难度较大,容易出现物流设施不完备、货物积压、配送速度慢等现象。
第二,物流通关速度较慢。受到联邦制度影响,各州政策存在一定差异,俄罗斯海关的通关手续复杂,关税多样,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商品的通关效率,影响物流时效。
第三,基础设施不完善。俄罗斯东西部经济差异显著,东部地区道路基础设施、物流网络、智能分拣配送等设施欠发达。随着消费者在线购物量的激增,快递包裹的数量快速增加,物流方面缺乏处理能力,基础建设相对落后,致使大量货物被积压。

PART 3
提升方案之一:“海外仓”针对俄罗斯境内物流的现状,中方电商企业有必要采取多种跨境物流模式的联合运作,以解决产业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,拓宽中俄跨境的物流渠道。中方电商应大力推动海外仓、边境仓的建设,此举将有利于提高物流配送的速度。在俄罗斯建立成体系化的海外仓,缩短我国国内生产商品从发货,到抵达俄罗斯最终消费者手中的时间,提高运输的速度,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关税对于跨境商品价格的层层加码,提升商品的价格竞争力。

此外,通过加强电商企业与当地物流企业的合作,充分利用当地企业已有的物流运输体系和站点,系统、高效地联通各个运输节点,从而更好地缩短商品的运输时间,有利于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。

PART 4

“一带一路”的发展历程

2013年,中国提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开启了中国对外合作的新纪元。俄罗斯作为中国最大的陆上邻国、亚太地区的重要国际力量,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中占据重要位置,与中国一同积极扩展“一带一路”的合作领域。
2019年,俄罗斯等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与中国签订“数字丝绸之路”建设的合作谅解备忘录,共同建构《金砖国家数字经济伙伴关系框架》。
2022年中俄以“开放、创新、融合、驱动数字未来”为主题,开展了“中俄数字经济高峰论坛”云会议,与此同时中俄双方继续贯彻落实《中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》以及《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定》,“数字丝绸之路”的发展迎来新契机。

PART 5
“一带一路”的政策支持在“一带一路”的政策支持下,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迅速,双方的经济合作越来越密切。在坚实的合作关系基础上,中俄跨境贸易规模持续扩大,顺应了当下国际跨境电商市场快速发展的大趋势。目前,俄罗斯已成为沿线国家之中与中国外贸规模最大的国家,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和“互联网+”的浪潮推动中,跨境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方式也正在不断完善,为中俄跨境电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。

PART 6
中俄电商未来可期

近年来,中俄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,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,2022年中俄两国贸易额达1902.71亿美元,同比增长29.3%,双边贸易额再创新高。同年1月,俄罗斯跨境电商贸易领域交易额中近四分之三来自中国。

中俄双方共同致力不断拓展合作项目,不断深化合作进程,通过在能源贸易、基础建设、物流系统等多方面的优势互补、合作共赢,最终达成共同走好“数字丝绸之路”,一同面对未来挑战的美好愿景。

اترك تعليقاً

لن يتم نشر عنوان بريدك الإلكتروني. الحقول الإلزامية مشار إليها بـ *

arAR
keywords:Юрист в Китае Юрист в Китае